
10月17日,“明德战略对话(2025)”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我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来推动新一轮全球化,以代替目前的全球化模式。”10月17日,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北京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但这并不容易,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传统、利益和目标,这种(新的)联系必须在尊重各国具体情况和特性方面保持很大灵活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从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2020年爆发的疫情和2022年开始的俄乌冲突进一步造成全球化倒退,以美国为代表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一些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鼓噪供应链‘去风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TA)2025年的统计,过去15年,全球歧视性贸易政策数量远高于自由化政策,各国每年出台的歧视性贸易政策由74项增加至513项,而贸易自由化政策仅由9项增加至15项。
“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只有当市场扩大、经济规模能够发挥作用时,全球生产力才能提高”,普罗迪是在当天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期间,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他在当天的主旨演讲中也指出,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世界出现分裂,我们需要共同审视造成这一局面的深层原因。
普罗迪表示,如今国际组织面临挑战,贸易受阻,合作减少。在此背景下,他提出,一方面全球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美国、欧盟等国家更应加强协作。虽然各国背景不同,但要努力建立“表兄弟”式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进程独特而迅速,基建发展突出,从追随者转变为多个领域的引领者。面对当下政治因素给技术发展带来的阻碍日益严重,各国应共同努力跨越政治分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次“明德战略对话(2025)”以“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新动能”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波兰、德国等多国的前政要、知名学者、意见领袖与媒体代表,围绕“中国经济与全球发展:增长、开放与安全”和“AI时代与数字文明:合作还是较量?”两项议题,共同探讨世界变局下的全球治理、技术革命与人类未来发展。
在出席论坛前,各国嘉宾深入上海、浙江等地开展调研,走访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企业与示范区,感知中国发展脉动。
论坛上,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还发布了五项重磅研究成果,包括《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全球2050评估与未来展望》研究报告以及四部新书:《欧美学术界感知中国式现代化——明德战略对话2024》《国际激烈角斗中的中国——对话16位美欧俄知名专家》《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和《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