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导读】两融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券商着力平衡发展与风控
A股两融市场保持火爆态势。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A股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同比增长288%,创下年内新高;截至9月底,A股两融账户总数约1529万户。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市场两融余额达到2.457万亿元。
面对旺盛的融资需求,券商既喜又忧。一方面,多家券商积极启动信用业务规模上限调整,提升业务承接能力,有望增厚业绩;另一方面,中小券商受限于资本规模较小、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的现状,在两融需求集中释放的背景下,面临着不小的流动性压力。如何在业务扩张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当下考验券商综合能力的关键问题。
市场融资需求激增
在A股市场行情推动下,两融市场正迎来一轮“开户潮”。数据显示,9月,A股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环比增长12.24%,同比增长288%。截至9月底,全市场两融账户总数已逼近1529万户。
作为衡量股市活跃度的关键指标,两融余额最近也迅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市场两融余额达到2.457万亿元,较9月末的2.394万亿元增长2.63%,较6月末的1.850万亿元猛增32.81%。
多家券商向记者反馈,最近客户两融需求较多,规模增长迅速。“今年我们营业部两融比较火,包括私募、牛散、产业客户等,参与都比较积极。”华北某券商营业部副总说。
某中型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透露,公司私募两融余额从年初的30亿元左右增长到9月底的60亿元,实现翻倍。增量主要来自两类客户:一是主观多头私募,尤其在7月、8月集中看好科技赛道,通过两融加仓操作;二是量化私募,在超额收益稳定的情况下加大杠杆。此外,部分私募开始尝试北交所两融业务,虽规模尚小,但显示出新的资金动向。
记者了解到,多家券商上调了两融总额度。比如9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9月9日,公告称,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提升至80亿元,这是该券商年内第二次调增规模上限,此前3月29日,华林证券将规模上限上调至62亿元。
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
对券商而言,在全力抢占两融市场份额的同时,确保业务发展不超出自身资源配置能力,也是当前经营决策中的重要考量之一。
日前,华林证券公告称,自10月13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调至100%。此前已先行调整,将除北交所以外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调至100%。不过,目前多数券商仍维持80%的融资保证金比例。
对于投资者而言,融资保证金比例的上调直接影响其交易成本与杠杆水平。投资者原来用80万元保证金可以融资100万元,现在则需要100万元保证金才能融资100万元,这增加了投资者的资金占用成本,同时也限制了投资者的杠杆倍数,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分析称,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可能是券商在融资需求旺盛、信用业务额度紧张时,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理性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平衡难题在中小券商身上尤为凸显——由于资本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在两融需求集中释放的背景下,这些机构可能率先面临额度紧张压力,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成为其缓解流动性压力、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除了直接调整保证金比例,更多券商正通过精细化手段加强风险管控。比如,个股折算率调整也是券商动态风控措施的一部分,防范高估值股票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杠杆风险。
两融竞争步入新阶段
对于两融业务的发展,多位从业者表达了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担忧。前述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坦言,当前两融业务的竞争焦点高度集中在利率高低与风控条件宽松程度上,“大家都在比拼最基础的业务要素,缺乏创新性突破。”
据他透露,现在行业内针对融资余额几千万元的客户,费率都在3%左右。例如,他们年初开了一个私募户,融资余额为四五千万元,年初费率是3.6%,现在下调至3%,“当前两融费率卷得厉害,客户对利息比较敏感,还关注风控条件,或者能否帮忙解决代销等,如果只靠基础服务拿下客户,费率一定要往下调。”
在此背景下,各家券商开始积极探索差异化的业务拓展策略,试图在激烈竞争中找到破局之道。证券通过精准拓客与分层定价策略打开市场,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应用场景,将两融业务深度融入客户服务体系。
两融业务锚定“交易型+事件型”营销策略,为高净值客户与战略客户提供精准化服务方案;则表示,公司通过多项举措深化专业赋能,持续丰富两融智能交易服务体系。
此外,前述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表示,为了争取两融客户,他们会动用投顾和研究所资源,看能否给予投研支持,还有在交易系统、丰富交易工具等方面下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两融业务违规案例仍时有发生。此前,因在两融业务中对投资者交易行为前端核查不到位、风险揭示不充分,收到监管警示;某营业部则因在开展两融业务过程中,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等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出具警示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两融业务已从规模驱动步入“量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券商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资本金以支撑业务规模,更要在流动性管理、合规操作、风险定价与客户服务等方面形成综合优势。在市场与监管的双重检验下,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体系化能力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分水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