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 10 月 5 日电特稿|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经济——从国际展会看中国机遇
新华社记者宿亮
距离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 30 天,全球各地参展商又将齐聚黄浦江畔,展示、发布、洽谈,让上海这个金秋更加多姿多彩。
最近一段时间,投洽会、服贸会、东博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展会陆续举办,吸引越来越多外国客商来到中国,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在开放合作氛围中携手共进,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的正能量、确定性。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9 月 8 日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时所强调的,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创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9 月 8 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福建厦门开幕,超过 120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会。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传递开放强音
奥地利珍得巧克力公司从 2018 年起参加了历届进博会。与众多展会 " 全勤生 " 一样,该企业非常重视通过进博会与中国市场 " 亲密接触 " 的机会。今年,这家企业将带着 50 多种新品参展,并在展会期间首发全新系列产品。
"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令外资企业受益匪浅。" 珍得候任首席执行官尤利娅 · 措特表示,通过进博会这样的国家级展会窗口,外资企业不仅能更好地与消费者互动,还深切感受到中国经济的韧性。
措特道出了众多在华深耕的外资企业心声。不仅是进博会,中国近年来主办一系列国家级经贸展会,最大程度放大其推动贸易对接、协同发展的效应,与当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国际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向世界传递了更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强音。
这是 2024 年 11 月 6 日在第七届进博会汽车展区拍摄的在亚洲首次亮相的米其林月球探测车轮胎。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习近平主席向第二十五届投洽会致贺信时强调,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继续和世界分享自身的发展机遇,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确定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副秘书长佩德罗 · 曼努埃尔 · 莫雷诺高度赞赏中方立场。他说,当前,贸易壁垒增多,全球化遭遇挑战,跨国投资明显放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在此背景下,投洽会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各方需要借鉴中国高质量发展经验,探索创新合作与包容性发展路径,切实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主办各类展会的同时,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主席白博文在过去 30 年里到访中国 150 多次。他表示,投资中国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日益重要。" 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已经融入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向世界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促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主席 9 月 5 日向 2025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习近平主席强调,人工智能应该是造福全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对接协调,促进智能产业健康蓬勃发展,让智能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9 月 5 日,观众在智博会上参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近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凭借先进的研发能力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在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等领域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形成新动能,为世界带来发展新机遇。
美国半导体制造商安森美公司主营智能电源和感知技术,两大品类市场份额均居全球前三。这家企业是第一批进驻中国的跨国半导体公司之一,已在中国设有 3 家工厂。
今年 7 月,这家企业来华参加了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谈起参会原因,该企业全球高级副总裁马库斯 · 克奈费尔表示,除了观展,来华更是为了发声、倾听与合作,因为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业中心,更是创新策源地。
克奈费尔这样诠释安森美的 " 生意经 ":中国市场体量大、产品迭代快,且消费者对新技术接受度高,这让企业快速响应客户差异化需求,使技术创新快速匹配市场变化,不仅提升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适应性,还将这种高效的合作机制复制到全球其他区域的研发中,提升了公司的技术迭代效率。
7 月 17 日,观众在先进制造链展区普华永道展台展示的低空城市数智沙盘前拍摄。新华社记者陈朔摄
当前,很多政商学界人士与克奈费尔有相似感受。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主席杰克 · 佩里认为,通过将贸易与数字化、智能平台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中国在创造新型高质量互联互通方面正发挥全球领导者作用。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全球正加速迈向 6G 和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源。高通在与中国伙伴深入合作中看到,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等领域展示出创新实力和市场响应速度,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及终端侧人工智能发展的先锋力量。
7 月 17 日,参观者在数字科技链展区高通展台体验搭载了高通公司芯片的产品。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推动合作共赢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乱象频出。一些国家无视国际规则,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受到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国际社会越来越担忧世界经济前景,反对向 " 丛林法则 " 倒退。
中国坚持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反对 " 筑墙设垒 "" 脱钩断链 ",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9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向 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新动力。
9 月 10 日,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在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学专家托隆别克 · 阿布迪罗夫看来,中国通过主办服贸会、建立自贸试验区、制定数字化转型领域新标准等做法,从制度层面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合作和创新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中国的竞争力,也为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合作伙伴平等参与全球服务贸易搭建了平台。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 · 亨德里施克表示,中国支持全球开放合作和技术转让,对于保持国际市场开放、避免可能扰乱全球市场的技术 " 脱钩 " 至关重要。
不少海外观察人士指出,在当前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抬头之时,中国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将促进各国携手构建协同创新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7 月 8 日,在青岛胶州湾航道,一艘集装箱货轮缓缓进入山东港口青岛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进刚摄)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牛津大学全球化和发展教授伊恩 · 戈尔丁认为,各国应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更公平的贸易体系,不让霸凌者主宰世界贸易体系。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 · 德威特表示,中国始终秉持共赢理念,推动全球合作,持续倡导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确实令人赞赏 "。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多边主义旗帜引领下,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与中国一道,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经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