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人口第一大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9月14日举行地方选举。初步结果显示,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虽然没有成为第一大党,但支持率激增,被认为是对执政联盟的首次考验。

2025年9月8日,德国巴伐利亚州阿本斯贝格,德国选择党(AfD)议会党团主席蒂诺·克鲁帕拉在吉拉莫斯民俗节的政治早间活动上发表演讲。视觉中国 资料图
据参考消息此前报道,慕尼黑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蒂诺·克鲁帕拉9月8日在支持者集会上表示,这个反移民政党有望在2029年的下次大选中赢得胜利。
北威州位于德国西部,覆盖正在衰退的工业中心鲁尔区,科隆、杜塞尔多夫等城市和大农村地区,居住着德国近四分之一人口。这场选举选出当地的市议员、市长和其他地区代表,被视为整个国家的政治风向标,有着“风向标选举”(Bellwether Election)之称。选举中近1400万选民拥有大选投票资格,比选择党传统票仓、德国东部所有州的选民总人数还要多。
德国总理默茨所在的基民盟(基督教民主联盟)获得了近35%的选票,和5年前北威州地方选举结果大致相同,仍是当地最大政党。
选择党的支持率约为15%,相较5年前得票率增加了超过两倍。鲁尔区几位市长候选人获得了参加两周后决选的资格。
该州基民盟籍州长维斯特 (Hendrik Wüst)表示,这个投票结果“让我们无法高枕无忧”。
选择党联合领导人克鲁帕拉(Tino Chrupalla)则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成功,我们是人民的政党,对德国负有重大责任。”
选择党支持激增建立在中左翼政党遭受损失的基础上。执政联盟中的社民党在当地的支持率从24.3%下滑至22.5%、绿党和5年前相比损失超过7个百分点。“选择党受益于社民党的弱点。”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政治学家布莱特(Andreas Blätte)指出。
《纽约时报》分析称,即使北威州没有出现极右翼浪潮,这也是德国政治右倾的迹象。
今年2月,选择党在全国大选中成为第二大党,并得到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的支持。9月14日,民调机构INSA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德范围内,由基民盟和巴伐利亚州姊妹党基社盟(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和选择党支持率持平,均为25%。社民党以14%排在第三位。
这场地方选举是在德国经济疲软、失业率上升、对移民日益不安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些都是选择党提出的关键议题。其首要任务是解决移民问题,并希望从德国东部的票仓向西部扩大吸引力。
国际问题也在选举中间接发挥了作用。选择党把自己定位为执政联盟的替代者,在能源供应、教育、移民等问题上获得了选民支持。
政治观察家表示,这次投票表明,选择党有望复制其在东部各州取得的成功,即利用选民对现状的不满。
《卫报》分析称,选择党成功通过获得市长、地方议员等职位,确保在地方政治上站稳脚跟,主流政党就越难兑现不在联邦层面与选择党进行政治合作的“防火墙”承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