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东北角的外高桥,这片处在开放前沿的沃土上,两项成就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制造的实力: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于此交付,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一批批国产汽车正从外高桥港区码头扬帆起航,驶向全球市场。
外高桥,不仅是中国制造业迭代升级的生动写照,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键枢纽。
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徐沙介绍,成立于1999年的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多年来深耕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现已成为国内造船行业的领军企业。2023年底,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交付,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大型邮轮建造强国之列;2024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2025年4月,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完成起浮,彰显了中国造船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公司旗下多个船型已在国际市场建立显著优势。其好望角型散货船累计交付量位居全球首位,占全球船队比例近17%;绿色船舶研发同样领先,相继推出全球首艘LNG双燃料纽卡斯尔型散货船和世界最大吨级智能矿砂船。在集装箱船领域,公司承接的7000箱级别订单量全球第一,中大型箱船订单涵盖多种清洁能源方案。此外,在油轮、汽车运输船等细分市场,外高桥造船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不远处的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同样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滚装运输港,该码头2024年年度汽车吞吐量突破36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目前已开通15条国际航线,连接全球超1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90个港口。2025年初至8月,经该码头出口的汽车同比增幅近20%,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长江沿线内贸船通过“水水中转”模式满载国产出口车辆运抵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受访者 供图
支撑这一高效运行的,是一系列制度与模式创新。外高桥港区海关推出“关企联络员”等机制,通过在线业务协调机制,提前获取出口滚装船靠泊计划,协同海通码头从车辆进港、堆放、查验、移车直至放行等全通关物流环节无缝衔接,建立汽车通关预约及应急处置机制,不断优化通关监管流程和环节,保障汽车出口安全、顺畅、高效及供应链稳定。
同时,“水水联运”新模式有效整合长江流域港口资源与上海枢纽港功能。上海外高桥港区位于长江经济带贯通“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区位优势明显,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通过海关监管政策与海通码头的高效协同,出口汽车可以在企业所在属地办理报关手续,经内贸船运抵外高桥港区后,即可办理查验放行手续,搭载远洋滚装轮离境。水水联运模式,将长江沿线港口与上海外高桥港联通一体,实现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地位。2025年1-8月,外港海关保障通过“水水联运”方式出口的车辆33.9万辆,占出口总量的35.2%。也就是说,2025年前8个月通过该模式出口的车辆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显著提升了物流协同效率和辐射能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