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国产算力芯片龙头寒武纪(688256.SH)在多日的强势上涨后陷入调整,盘中一度跌近9%至1358.75元,开盘半小时成交超110亿元。
消息面上,有传闻称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面临算力缺口,阿里紧急追加寒武纪思元370芯片订单至15万片。
对于此传闻,阿里云相关人士回应表示:“阿里云确实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但传言阿里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消息不实。”
由于本身标的稀缺性加上业绩反转,寒武纪最近涨幅惊人,8月股价大涨110.36%。
尽管如此,投行继续看多寒武纪。消息面上,日前,高盛又一次上调寒武纪股价,称寒武纪宣布的二季度业绩强劲,保持对公司的积极看法,上调12个月目标价14.7%至2104元,并维持“买入”评级。最新的目标价意味着该股较8月29日收盘价仍有41%的上涨空间。
报告指出,中国云服务巨头正在加速AI基础设施投资,叠加支持性的产业政策,正共同推动对本土AI芯片的需求,而寒武纪作为领先企业将从中受益。此外,收入规模增长和运营效率提升也将有助于寒武纪运营成本率提高。
这是高盛在一周左右时间再次上调寒武纪目标价。在一周前的报告中,高盛上调目标价的主要逻辑是基于中国云资本支出增加、芯片组平台多元化(DeepSeek V3.1 专为下一代本地芯片链路量身定制),以及寒武纪强大的研发能力。
基于更高的AI芯片出货量预期和更优的运营支出比率,高盛上调了对寒武纪的盈利预测,同时将2030年目标估值倍数从65倍上调至69倍。高盛进一步上调寒武纪出货量预期,预计寒武纪的2025年的AI芯片出货量为14.5万片,较上周的14.3万片预期进一步提高。
高盛频频上调目标价的核心逻辑是中国云厂商在AI领域显著扩大的资本支出。报告援引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的资本支出达到39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一倍;腾讯同期的资本支出也实现了119%的同比增长,均超出市场预期。
高盛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本土大语言模型的推出和推理需求的增长,本土芯片组正在崛起。
此外,报告还提及了政府的政策支持。据报告引述,国务院发布的新指导方针设定了明确目标,即到2027年和2030年,在六大关键领域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和AI代理渗透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90%以上,这将进一步刺激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
8月27日,寒武纪盘中股价超越贵州茅台(600519),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针对近期公司股价的大幅上涨,8月28日晚,寒武纪在盘后发布股票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价2025年8月28日收盘价相较于2025年7月28日收盘价上涨133.86%,股价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股价涨幅且显著高于科创综指、科创50、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涨幅,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投资者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较大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务必充分了解二级市场交易风险,切实提高风险意识,理性投资并注意投资风险。
寒武纪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期市场上存在部分对公司经营情况的预测,公司结合实际情况,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
截至澎湃新闻记者发稿,寒武纪报收1395.09元,跌6.5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