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6日,一部名为《凯莉女王》(Queen Kelly)的无声电影在威尼斯丽都岛可容纳逾千人的达尔撒纳放映厅举办了隆重的首映礼,为第二天开幕的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拉开序幕。

《凯莉女王》作为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预开幕影片”在丽都岛全球首映。
《凯莉女王》不是什么新片,而是拍摄于将近一百年前的1929年,且是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烂尾片”之一。因为种种原因,它最终没能全部拍完。这一次,美国电影修复名家丹尼斯·多罗斯(Dennis Doros)据称凭借最新掌握的部分原始胶片,配合时下盛行的数字修复手段,拿出了一个全新的修复版,作为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预开幕影片”在丽都岛全球首映。
《凯莉女王》由无声电影时代的著名导演埃里希·冯·施特罗海姆执导,主演是当时美国影坛最耀眼的电影明星葛洛丽亚·斯旺森(代表作《日落大道》),而且她还是该片的主要制片人,自掏腰包拍摄这部鸿篇巨制,最终却被搞得大伤元气,后悔不已。

《凯莉女王》剧照
《凯莉女王》的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为背景,说的是斯旺森饰演的修道院女学生凯莉和一位欧洲王子的爱情故事。不过,王子其实早有婚约,而且这位王妃虽然尚未正式过门,却以疯狂和善妒著称。就这样,凯莉被迫流亡东非,投奔在当地开妓院的阿姨,并在阿姨死后接管妓院,就此有了“凯莉女王”的名号。
这部影片的立项也始于一段注定以悲剧结尾的恋情。1899年出生的葛洛丽亚·斯旺森,二十多岁就成了好莱坞名演员,派拉蒙甚至为她开出一年100万美元片酬的合约(相当于现在的约1.8亿美元)。不过,性格倔强的她,一心想要自己当制片人,在推辞这份厚约后,办起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怎奈斯旺森并不明白演电影和投资电影完全不是一回事。几部电影拍下来,她债台高筑,银行存款只剩下65美元。就在此时,一位名叫老约瑟夫·P·肯尼迪的生意人走进了她的生活。很快,他就成了斯旺森的财务顾问兼生活伴侣——尽管两人当时都有婚姻在身,十多年前,肯尼迪就已和波士顿市长的千金结婚,他的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二儿子约翰·肯尼迪彼时已经十多岁了。
正是在肯尼迪的建议下,斯旺森不情不愿地找来埃里希·冯·施特罗海姆,委托他编剧、执导一部无声电影。说她不情不愿,一是因为有声电影此时已经兴起,原本一统江湖的无声电影虽还不至于立即成为明日黄花,但对于爱尝新鲜的美国观众而言,吸引力已是江河日下。另外,施特罗海姆导演虽然之前就已拍出多部经典,如《情场现形记》《贪婪》等,但他拍起电影来不计成本也是好莱坞出了名的。手头本就拮据的斯旺森担心自己经不起这位名导的大手大脚。

斯旺森和施特罗海姆在《凯莉女王》拍摄现场。
果然,1928年11月1日影片开拍之后,斯旺森就有不祥的预感。施特罗海姆事事讲究,布景、服装、镜头的各种细节全都要求做到完美,整个剧组只好跟着加班加点,各种额外支出与日俱增,80万美元的预算很快就烧掉了一半。坚持到1929年1月21日,斯旺森终于没法再忍,索性开除了施特罗海姆,而影片后半段在非洲的情节才拍了三分之一不到。
在从非洲打给肯尼迪的越洋电话里,斯旺森愤怒地抱怨:“我们的导演是个疯子。”在那之后,施特罗海姆也彻底上了好莱坞的黑名单,再也没人敢找他当导演。好在,他还能转行当演员,并在雷诺阿的经典名作《大幻影》中成功饰演反派,延续了属于他的那段电影传奇。
《凯莉女王》的拍摄失败,让经济状况本就不佳的斯旺森又多了一大笔损失。与此同时,她和财务顾问兼情人肯尼迪的关系也因此急转直下。不久之后,在发现这位波士顿商人实在太精于算计,号称送给她的礼物却偷偷记在他自己名下之后,斯旺森毅然与之拗断,结束了三年的恋情。
1931年年底,为尽可能减少损失,斯旺森找人补拍了一段《凯莉女王》的收尾戏:辗转回到欧洲后的凯莉女王最终还是逃不过香消玉殒的命运,王子得到消息赶来,与她的尸体做最后的告别。这样的处理,和施特罗海姆的原始剧本大不相同,但也是烂尾后的无奈之举。就这样,草草拼凑而成的《凯莉女王》又在欧洲和南美等地草草上映了一段时间;而在美国,它却始终未曾登上过大银幕。

斯旺森(中)与施特罗海姆(右)在《日落大道》中。
有意思的是,葛洛丽亚·斯旺森与埃里希·冯·施特罗海姆的缘分并未因此画下句点。时间快进到1950年,斯旺森在比利·怀尔德执导的黑色喜剧《日落大道》中,饰演过气电影明星诺玛,而此时早已成功转型为演员的施特罗海姆被请来饰演她前夫——也是一位过气的导演,只能靠在前妻身边当管家谋生。影片中段,两人为来访的后辈编剧放映了诺玛当年演过的一部无声电影,那正是斯旺森和施特罗海姆当年一起拍摄的《凯莉女王》,而这也成了美国观众第一次在大银幕上间接看到《凯莉女王》的部分片段。

《凯莉女王》剧照
1985年,美国KINO公司拿到了《凯莉女王》的35毫米原始胶片,请来丹尼斯·多罗斯负责修复。他以施特罗海姆的原始剧本为基础,靠着一些剧照和字幕提示卡,勉强恢复了该片本应有的完整模样,并在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公开放映,引起轰动。不过,斯旺森已在两年前的1983年与世长辞,没法看到这一幕。1989年,KINO公司推出该片的LD(激光大碟),2003年又推出了增加花絮内容的DVD。
这一次仍由多罗斯监制的最新修复版中,又融入了一些此前未公开过的素材。他将这个版本定义为“重新构想”,希望能尽可能完备地填补上因为拍摄中途夭折而存在的那些剧情空白,还这部影史传奇其本来面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