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和溢利创历史新高。
8月20日,港交所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40.76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3%;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9%;每股基本盈利6.74元,宣派中期股息每股6元,同比增长38%。港交所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6.00元,以现金派付。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的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02亿元,同比增长118%;期货及期权产品的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超过170万张,同比增长11%;香港ETF市场持续显著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33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84%。沪深港通成交额方面,北向及南向均创历年同期新高。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亦按年上升3%,也创下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新股市场在2025年延续强劲增长,上半年集资额居全球首位。期内共迎来44家上市公司,当中包括宁德时代。期内新股集资总额达1094亿元,同比上升716%。新股上市申请数目自2025年初以来显著增加,截至2025年6月30日,处理中的首次公开招股申请数目增至207宗,是2024年末的84宗申请的两倍多。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小米集团进行配股集资,集资额分别达435亿元和426亿元,带动2025年上半年后续发行总额达2448亿元,是2021年以来最高的半年度纪录。这反映香港新股市场持续活跃,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发行人寻求中国内地及国际投资者资金的首选上市集资市场的地位。

此外,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持续推进多项战略举措,巩固其全球枢纽角色。在上市制度方面,香港交易所于2025年5月与香港证监会刊发联合公告,宣布推出“科企专线”协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更有效率地筹备来港上市,以提升市场质素及透明度,并进一步发展新经济生态圈。
在下午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自“科企专线”推出以来,港交所一共新增了50家18A和18C申请。陈翊庭表示,以保密形式递交IPO申请在全球市场上不是新鲜事,港交所为此提供便利,但不等于没有透明度,拟IPO企业在招股等合适时机还是要公开披露,投资者也有充分的时间去研究公司。
陈翊庭进一步介绍称,在2025年下半年,将积极推进多项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新措施,包括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的准备工作,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落实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的定价新规和推出下调证券交易最低上落价位的第一阶段。
谈及本月底完成市场咨询的缩短港股结算周期至“T+1”的措施,港交所首席营运总监刘碧茵指出,目前已收集到不少意见,大势所趋下香港要与世界接轨,应迅速落实时间表,因此接下来将重点处理如何得出最好的方案,例如如何厘定过渡时间的长短,目前港交所技术上已可做到“T+1”。
对于市场热议的延长交易时间的问题,陈翊庭说,已有条件将衍生产品交易,由现时凌晨3时收市进一步延长,交易所对此未有既定立场,但认为要兼顾业界工作流程压力,以及如何降低风险,特别一旦交易过程出错,无缝交易将影响修补错误的空间。她进一步称,港交所将在充分借鉴国际同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另外,就改善交易单位制度(手数)的讨论,陈翊庭在业绩会上介绍,年底将就调整港股每手交易单位咨询市场,但现时上市企业在决定每手交易单位时有很大自由度,调整过程亦非繁琐,若公司股价累积较大升幅,可考虑调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